“祭茅镰”,顾名思义就是祭祀割茅草用的镰刀,是贵池区茅坦乡杜氏家族所独有的一个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
数百年来,虽几经坎坷,历尽波折,仍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成为一种祭祀文化。
据史料和杜氏宗谱记载,池州茅坦杜氏家族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荀鹤的后裔。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牧第23代孙杜绍先,因老家“田地抄没”、“避军乱”,携小弟、挑箩筐,从太平县辗转贵池杜家阪,后卜居茅坦。
当时茅坦荒无人烟,芦苇遍地。他们用镰刀割芦苇,以芦苇搭茅庐,在芦苇滩上开荒种地,开始了世世代代的艰苦创业,生息繁衍。
后来,杜氏人丁逐兴,家业渐盛。为了铭记祖先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激励族人拓展基业,他们在一世祖邵先公当年搭建茅庐旧址上,盖起了神坛,里面供奉着象征一世祖初来茅坦,祖孙三代七口人拓荒创业使用的七把茅镰。并在每年的小年(腊月二十四)午夜,鸡叫头遍时,在神坛举行隆重的祭奠茅镰仪式。
通过祭祀茅镰,不仅表达了对先祖艰苦创业精神的缅怀,同时也是想表达族人趋利避害的愿望,对丰收的期盼。
六百多年前,茅坦杜氏先人挥动着茅镰,拓草开荒,创造了美丽的茅坦。
今天,先人用过的茅镰依然熠熠生辉,闪耀着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执着坚定、开拓创新的精神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