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许多悠久绵长的民间文化传统。祭祀风俗是其中的重要传承部分。
关中西部地区俗称西府,作为周秦故地,更有着自己独特的祭祀传统。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上升到了与战争等同的国家大事位置,官方祭天祀地祭神灵祖宗,希望江山永固万年一统。老百姓祭天祀地祭神灵祖宗,希望上天祖宗保佑富贵平安,人常说,某某家怎么样,祖坟冒青烟了,把坟茔风水和后代的人生走向直接挂钩了。
从庙堂之上到乡野布衣,数千年来,都特别重视祭祀。民间的祭祀,主要是对先人的祭拜。
关中西府地区,对故去先人的祭祀,老坟一般每年四次,新坟六次。
老坟一般在除夕、元宵、清明、寒衣节四个节点去上,未过三年的新坟除了这四个节点外,再加上正月和周年忌日这两个时间点。乡俗云:“新坟不离正月土”,年节前后,除了除夕和元宵,正月还要再择日去坟上去给新逝的亲人培上年后的新土,让他在过完年后安静地离开,不要恋家。
除夕祭祀时,先在家里挂起族谱和先人画像,焚香设供,然后再到坟地去烧香纸鸣炮,接先人魂魄回家过年团圆。晚上瓜果佳肴美酒供奉,阴阳两界同享美食共迎新年。
元宵时年节将终,先人也该回到地府去了。元宵傍晚,家家户户提灯上坟,送别先人回去,送灯是为了给先人照亮回去的路,不要迷路。元宵的傍晚时分,每次上坟回来,总会在那崖畔边,沟壑旁,梯田里,看到一串串一排排一溜溜通红的火炭灯笼,光影摇曳,犹如人间的街市,充满烟火气。
清明草长莺飞,万木复绿,春和景明,百花盛开,麦子也已起身,到处一派生机,北方大地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开始了!
传说此时阴曹地府也会让亡人放风出来,享受这大好时光。阴间和人世一样,处处也要盘费,所以清明上坟讲究早,在阴魂放风出来之前把钱送到亲人手里,不要使他在路上陷入困顿。
寒衣节民间又叫“十月一”,即农历的十月初一,这时候天气渐寒,阴魂经过大半年的游历,也该回去了,这时候上坟可以晚,不要太早,太早了魂魄还没回去,烧供的祭品钱物有可能会被其他亡魂享用侵占,所以民间俗称“早清明,晚寒衣”。
寒衣节要给亡魂烧制纸质的棉衣布匹,让亲人在阴界不至于受冻,捱过严冬。
每年到除夕、元宵、清明、寒衣四大祭祀时节,阡陌田头,沟渠崖畔,上坟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好多平时见不到的人,这时候大多也都能见到,让人深切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使人感慨。
除了时节祭奠,好多人家还会在升学、婚嫁、参军、工作、建房等其他大事喜事来临之时,给祖先烧纸焚香,传递喜报,吿慰亡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