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随着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北回归线,我们迎来了北半球全年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夏至”。夏至节气养生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气温高,人容易闷热出汗,身体水份流失增多,出汗过后要及时补充水份,避免气随汗脱以致气虚伤阴。
夏至后要注意保持通风。夏天虽然气温高,但也不能长时间吹空调,以免人体的正常代谢无法随汗液排出身体,诱发空调病。
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4℃~26℃,连续吹空调不超过4小时,注意保持通风。
使用空调期间,房间内注意保持卫生,避免在空调房内吸烟。身体出汗后毛孔开泄,进入空调房前,最好先擦干汗水,避免空调直接吹向颈部。
另外,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洗冷水澡,最好还是用温水洗澡。
夏至后重在养心。《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唐朝的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至时节宜清补。夏至时,阳气达到极致,应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
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西洋参补而不燥且具宁神益智、清热生津,降火消暑的功效。
相对于用西洋参来煲汤,用西洋参3克,麦冬3克和适量冰糖冲一杯西洋参麦冬茶是夏至节气的不错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