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健葵
浏览:232
发布日期:1年前
大爹参加工作记 生于1940年的大爹,在他11岁时过继给了汝栋老爹(叔伯爷爷)。汝栋老爹的成份是富农,这不是他能干,只因他也是从我们这一房过继去的。他没生养过孩子,不知道养孩子的艰辛,对大爹缺少应有的父爱,有时,可以说是虐待大爹。 当大爹长到18岁时,大爹把要离开那个“家”的想法告诉了二爹。听了大爹的遭遇,两兄弟抱头痛哭。后来,二爹把大爹的想法告诉了老爹(爷爷)。于是,老爹开始想办法筹钱:把喂猪的栅栏劈了,让大爹挑去卖。当时,一斤柴卖1分钱。卖柴时,碰到了一位好心人,一斤当两斤。好不容易凑了点钱,正好赶上湖北省电力工业基本建设局招工,大爹被录用到送变电站工程处上班。18岁的他背了一床破棉絮,拿了一只碗,揣着那点可怜的路费,到县城二爹处(松滋县供销社)住了一晚,其他的人住在县政府里,就这样他没能和其他人坐同一艘船。怎么办?如大爹自己所说:“人啦,心飞了,身体就像长了翅膀”。他毅然决然发动了“11”路车,走到松滋境内、长江边上的涴市,在一简陋的小旅社住了一晚,在旅社碰到了另两个去武汉的人。第二天一早,他走出小旅社,看到江边停泊的一艘船,当他得知是去武汉的船时,他再三央求船主让他上船,船主架不住他的软磨硬缠,答应带他去武汉。就在船走不多久,追上了他要坐的那艘船,后来就一帆风顺地到了武汉。 他在单位从事的工作是:电工,爬电线杆架电线的。据他回忆,先后在武汉三镇、黄石、浠水等地作业;曾爬过二十多米的电线杆;作业时,不分白天晚上,不论刮风下雨,作业进度是硬指标。我想,那时候年轻的他,也正是意气风发的韶华,也正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抱负。在不知不觉中,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应该是他这一生中比较自由、累并快乐着的日子。 很快,“精兵简政” 结束了这种日子。他们整一个处级单位被撤,给他们发放的是回乡务农证。就这样,大爹从武汉回到了家乡,从工人变回农民,在这块他熟悉的土地上,开始了他更为坎坷的人生。 许雪梅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