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8:30-17:00(周一至周五)

400 990 3919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填写逝者信息一
填写逝者信息二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填写更多信息
单人馆
双人馆
提示

该馆已经创建,点击进入祭拜

{{memorialdata._name}}

{{memorialdata.contribution}}
{{memorialdata.hot}}
逝者一
逝者二
创建完成
逝者信息
绑定并登录
纪念馆等级
开通中级,高级,豪华纪念馆尊享专属纪念馆主页,纪念馆场景,专属祭品等多种权益。开通会员更享开馆折扣,祭品折扣。还有私人定制服务等您!点此查看详细特权介绍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获取验证码
{{this.count}}s后重新发送
X
微信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2025
05-23
祭拜文化
周原甲骨文中的"肜祭":连续七日循环祭祀

周原甲骨文中的"肜祭":连续七日循环祭祀

甲骨残片: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周原甲骨,犹如一把跨越时空的钥匙,打开了尘封三千年的祭祀密码。在H11:1号甲骨上,一组特殊的祭祀记录引发了学界震动:"癸巳,肜文武。丁酉,肜。己亥,肜。辛丑,肜。癸卯,肜。乙巳,肜。丁未,肜。"这七条简练的卜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七日祭祀周期,为解读商周之际的宗教文明提供了关键线索。

肜祭的仪式:从甲骨文记载可见,肜祭呈现出严密的数学化特征。以癸巳日为起点,每隔两日举行一次祭祀,形成"癸巳-丁酉-己亥-辛丑-癸卯-乙巳-丁未"的七日循环。这种周期设计暗合商代旬制的时间观念,却又突破传统旬制框架。李学勤先生指出,周人将商代十日一旬的计时体系改造为七日周期,体现了对时间神圣性的重新诠释。

祭祀对象:周原甲骨中"肜文武"的特殊表述,揭示了肜祭的双重属性。王宇信教授考证,"文武"当指文王、武王,而连续祭祀可能暗含建构周人正统性的政治意图。值得注意的是,七这个数字在《周易》复卦中象征"七日来复"的天道循环,与肜祭周期形成神秘对应。这种数字崇拜与天文历法的关联,暗示着早期中国"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形成。

周原甲骨文中的"肜祭":连续七日循环祭祀

商周文明嬗变:比较殷墟甲骨可见,商代肜祭多用于祭祀先王,而周原甲骨将祭祀对象扩展至日月星辰。裘锡圭先生通过对周原H31:4甲骨"肜日"记载的考证,发现周人在继承商人祭祀传统时,创造性地将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熔为一炉。这种宗教改革与《尚书·召诰》"用牲于郊,牛二"的记载形成互证,展现周代礼制文明的制度化进程。

学术争议:关于肜祭的学术论争持续至今。日本学者池田末利认为七日周期源于古巴比伦文化传播,但张懋镕教授通过青铜器铭文对比,证明其本土起源特征。近年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披露"肜祭三终"的记载,为研究祭祀乐舞提供了新线索。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的兴起,这种古老祭制逐渐消亡,其衰变过程仍待深入探究。

结语:周原甲骨中的肜祭记载,犹如一部微缩的文明史诗。从时间制度的创新到政治权威的建构,从宗教仪式的演进到宇宙观的形成,这些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正在考古发现与文献互证中逐渐显影,为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形态提供着独特的观察维度。在数字人文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对这类古老祭制的量化研究,或将开启先秦史研究的新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