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逝者信息一
填写逝者信息二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逝者一
逝者二
创建完成
逝者信息
绑定并登录
普通馆
免费
中级馆
{{jibiaLevel[1] ? jibiaLevel[1].price : '98'}}/年
高级馆
{{jibiaLevel[2] ? jibiaLevel[2].price : '198'}}/年
尊享馆
{{jibiaLevel[3] ? jibiaLevel[3].price : '398'}}/年
夜幕降临墨西哥城郊外的 Mixquic 墓地,万寿菊花瓣铺就的 “亡灵之路” 上,烛火与霓虹交织成魔幻光影。突然,抖音神曲《小苹果》的旋律穿透鼓点,一群中国大妈自带蓝牙音箱,在墓碑间跳起了广场舞,旁边的折叠桌前,有人正熟练地拆封自热火锅包装。不远处,画着精致骷髅妆的中国年轻人举着稳定器,操着粤语讨论拍摄角度:“低一点拍,能把烛火和骷髅花车都框进去,有《寻梦环游记》那味儿了。”

这不是虚构的跨界场景,而是 2025 年墨西哥亡灵节的真实写照。11 月 2 日,这个被墨西哥人视为 “亡灵归来” 的传统节日,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赋予新的文化印记。从墨西哥城中心的盛大游行到 Mixquic 小镇的墓园守夜,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 “第二语言”,中国游客的身影与自热火锅、自拍杆、广场舞一起,构成了这场美洲传统节日里最鲜活的 “东方元素”。
墨西哥旅游部最新披露的数据印证了这股热潮:2024 年中国赴墨游客量已突破 21.3 万人次,较疫情前最高点增长 27%,人均消费同步上涨 13.7%,为墨西哥带来超 7400 万美元旅游收入。2025 年亡灵节期间,仅墨西哥城及周边地区就接待中国游客超 3.2 万人次,同比增长 41%,不少当地商家临时雇佣了会说中文的店员,摊位上的糖骷髅、玉米杯等商品纷纷贴上中文标价牌,部分餐馆还推出了 “亡灵节限定中式套餐”。
这股跨越半个地球的旅行热潮,始于空中航线的重新打通。2024 年 5 月,南方航空开通深圳直飞墨西哥城的直达航线,7 月海南航空复飞北京经停墨西哥提华纳的航线,年底更将班次加密至每日一班。航线增多直接拉低了出行成本,疫情前动辄两万元以上的往返机票,如今提前预订仅需七八千元,让曾经遥远的美洲目的地,变成了年轻人可计划的 “下一个假期”。
“疫情那几年憋坏了,一直想看看真实的亡灵节是什么样。” 在从瓜纳华托开往墨西哥城的 ETN 长途大巴上,95 后内容运营苏展一边分享着刚买的辣味玉米片,一边讲述自己的旅行动机。这位来自深圳的年轻人,国庆后倒休拼上年假,独自穿越中美大陆,只为奔赴这场 “生命庆典”。大学时沉迷《寻梦环游记》的他,翻遍了墨西哥民俗图册,如今终于能亲手绘制骷髅妆,在万寿菊花海中感受电影里的魔幻氛围。

很多年轻人代表着新一代中国游客的旅行转向。他们不再满足于坎昆海滩、玛雅遗址等传统热门景点,也不愿跟随大巴团奔波于奥特莱斯与自助餐之间,而是追求更深度的文化沉浸。携程平台数据显示,2025 年国庆期间,墨西哥等小众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增长 110%,美团旅行的个性化、深度游产品订单量显著提升,人均旅游消费同比增长 16.8%。
在墨西哥城亡灵节大游行现场,这种转变体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大道上,巨型骷髅花车缓缓前行,鼓手们敲出震彻地面的节奏,人群中不时响起 “Viva la Vida”(生命万岁)的欢呼。穿旗袍的中国女孩举着自拍杆直播,向镜头展示身边的骷髅舞者:“这里比上海迪士尼还热闹,大家一起跳舞、唱歌,完全没有距离感!” 不远处,几位广州来的摄影博主正蹲在路边,调整稳定器参数,试图捕捉花车与烛火交织的瞬间,他们的对话里夹杂着专业术语,计划将素材剪成 “电影感 vlog”。
游行高潮过后,不少中国游客选择前往更具传统氛围的 Mixquic 小镇。这座距离墨西哥城 50 公里的村庄,保留着 900 年历史的亡灵节守夜传统,每年 11 月 2 日的 “点灯仪式” 上,村民会在墓地点燃数万支蜡烛,照亮亡灵回归的道路。2025 年,因墨西哥城大游行与莫雷利亚墓地活动时间冲突,大批中国游客转场至此,让这个宁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

前往 Mixquic 的路途并不顺畅。出城不久,道路被抗议的农民用拖拉机封堵 —— 当地玉米收购价格过低,他们希望通过阻止游客向政府施压。“别下车,他们只是想表达情绪,给钱也没用。” 司机一边紧张地打电话打听路况,一边劝阻想要下车疏通的中国游客。最终,车辆绕了半小时山路才抵达村庄,刚进村口,就看到另一组带孩子的广州家庭,正跟着当地人学习制作糖骷髅。
墓园里,文化碰撞的场景随处可见。中国游客与墨西哥家庭一起在墓碑前摆放鲜花和祭品,有人用中文写下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贴在装饰着彩纸的祭坛上;年轻人们跟着当地乐队的节奏跳舞,骷髅妆与中式服饰相映成趣;大妈们的广场舞与墨西哥传统音乐隔空呼应,自热火锅的香气混着玉米饼的味道,构成了独特的 “跨界气味”。一位当地老人笑着说:“以前只有墨西哥人在这里纪念亲人,现在有了中国朋友,亡灵们也能感受到不同的祝福。”
值得注意的是,这届中国游客的旅行方式早已升级。他们不再依赖国内 OTA 平台,而是熟练使用 GetYourGuide、TripAdvisor 等海外工具预订当地体验,用 Google Map 规划路线,在 Reddit 上挖掘小众玩法。“小红书能快速种草,但容易形成网红扎堆,我更想找真实的体验。” 苏展说,他特意避开了社交媒体推荐的热门动线,提前联系当地家庭学习制作亡灵节祭坛,还跟着村民去市集采购万寿菊花瓣。
这种 “反网红” 的旅行态度,背后是年轻人对 “真实体验” 的追求。他们愿意为一场夜间祭典在墓园边蹲守四小时,也愿意背着相机走进信号不佳的传统村庄;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主动参与到节日的每一个环节,从画骷髅妆、学传统舞蹈,到制作糖骷髅、装饰祭坛,在深度参与中感受文化的内核。
当 Mixquic 墓园的烛火渐渐暗淡,天边泛起鱼肚白,中国游客们陆续起身返程。有人带着亲手制作的糖骷髅,有人手机里存满了与当地人的合影,有人行李箱里塞满了印着骷髅图案的手工艺品。对于他们而言,这场跨越半球的旅行,不仅是一次 “情绪出逃”,更是一场文化对话 —— 在死亡与生命的庆典中,不同的语言、习俗与情感找到了共鸣。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AI辅助创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dcode.name }} {{ dcode.tel }}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登录
账号登录
复制
复制
复制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