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腊八节习俗科普
对于腊八的习俗,大家是不是最先想到的是腊八粥呢?没错,在这一天能喝一碗妈妈亲自熬制的腊八粥,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喝了妈妈熬制的腊八粥,一定会暖暖的过完这个节日的。那么,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还有什么习俗呢?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祭祀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
风俗习惯 | 219次浏览
十二月初八“腊祭”
腊祭在先秦称为“蜡”,是古代十二月举行的一种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典礼。每当农业生产获得收成时,人们便认为这是年初祈年祭的结果,是跟天地万物之神的助佑分不开的。所以在旧年将尽,新春将来的十二月,人们就要对天地万物之神进行一次总的报谢大祭典,同时也为次年的农业生产祈祷求福。蜡祭的对象都是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神。据《礼记》的《郊特牲》和《月令》郑玄注说,主要有10余种。其中祭农神,是对农业始祖神农氏的崇拜和纪念。祭作物神“百种”,是报谢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衣食来源。祭农官田畯(jn)神,是感谢其督促和领导农事的功劳。祭田间的亭舍道路诸神,是报答他们为农夫提供了歇息之处并便利了运输交通。祭禽兽神,如猫、虎之类,则是答谢它们捕杀田鼠、野猪等农田祸害而保护庄稼的功劳。祭水利设施神,是因其有防洪和排灌之功。还有日月星辰诸神,其主管阳光雨露,是农作物丰收所依靠的天时基础。土地神则是农作物生长所依赖的地利基础...
风俗习惯 | 50次浏览
大寒节气养生科普之防五寒
大寒节气最为寒冷还需防五寒1、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2、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办法。洗鼻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3、防肺寒,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疾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
风俗习惯 | 237次浏览
大寒之尾牙祭
临近年关,我们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每年的这个时候,太阳达到黄经300°,《三礼义宗》里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不过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潮南下频繁,基本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冷还是冷的,不要低估了它呢!与其它节气一样,大寒自然也有三候,即为:“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一候鸡始乳,这当然不是说鸡开始喂奶,而是说开始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字面的意思是猛禽变得更加凶猛了。三候水泽腹坚,水的肚子都冻硬了?这当然是在说湖泊河流都冻透了的意思,可以说是冰冻三尺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这就是...
风俗习惯 | 275次浏览

小寒将至,你了解这个节气的习俗和特点吗?
“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可以算是冬季气温骤降的节气。那么对于这个节气,又有什么特点和习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关于小寒小寒时节大都位于“数九寒天”当中的“三九”了,河面上开始结冰,天气也更加寒冷,正如《九九歌》中所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了三九时节,河面都开始结冰冻上了,室外气温自然也在零度之下。同学们出门上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做好保暖。“小寒”时节有哪些习俗俗话说“大寒小寒,准备过年”。到了小寒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备年货,随着小寒的到来,人们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不少地方也有小寒吃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吃烤白薯的习俗。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小寒时节适宜去吃羊肉等食材去补补身体。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着小寒吃黄芽菜的...
风俗习惯 | 239次浏览
立冬古代习俗科普之祭冬神
在我国古代,立冬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封建朝廷在每年的立冬之日,都要举行迎冬仪式,由皇帝率领文武百官设坛祭祀冬神。早在夏商两朝,就有了立冬祭祀的记载。而在更多的文学作品里,更是流传了大量的有关“立冬”的神仙,而“冬神”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01每年立冬“迎冬”的仪式由皇帝亲自主持,带领文武百官一起参加。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百官去北郊,登上专门搭建的高坛,宣读祭文,以祷告冬神。这么隆重以待的冬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据说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禺强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孙子,其本领其实也不小,海上有“名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本来都是“无根”之山,成年在海上漂流。黄帝担心这五座仙山到处乱漂,时间久了会下落不明,便派遣禺强前去“下锚”。禺强指挥十五只大乌龟,三只一组轮流背着那五座...
风俗习惯 | 262次浏览
冬季养生之冬二九
冬季养生健康生活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二九二九是属于数九节气。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所以一九二九的时候天气还没有特别冷,但是还是容易冻到手,到三九四九时开始结冰。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冬季养生常识冬季气候寒冷,服装要达到防寒保温的效果,宜选择织物厚、透气性小和保温性良好的深色材料。“宜寒甚方加棉衣,以期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
风俗习惯 | 114次浏览
冬至大如年,这些习俗讲究切记!
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冬至都会悄然而至。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叫“冬节”,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还有冬至祭祖的习俗,而且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足见冬至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这么重要的一天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这个时候的阳气开始逐渐生旺起来,但阴气依旧强盛,因此,传说中会阴屈阳伸的蚯蚓,在冬至仍然是蜷缩着的。麋与鹿虽然属同科,但代表的阴阳却不同,麋因为角是朝后生长的,所以被古人判定属性为阴,它们在冬至(一阳生)来临时,察觉到阴气的消退而自行解角。同时,这个时期阳气生发,所以流动着的山间泉水会开始变得温热起来。冬至习俗补火:这个时节需要补充一些能让我们“热”起来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
风俗习惯 | 150次浏览

农历大雪适合祭祀祖先上坟扫墓吗?
农历大雪是每年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节气在民俗文化中没有非常多专门关于祭扫的说法,在这个时节正是仲冬时节的开始,气温下降显著,在古代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对于农耕文化对于时节的一种反应和节气节气指导,主要反应的是降水变化,从传统习俗上看,大雪这一天主要有在这一天前后对食物进行腌制,尤其是腌肉,比较普遍,除了腌肉还有腌鱼、腌菜,所以有一句俗话也叫作“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外,在大雪这一天除了腌菜之外还有冬季进补、做香肠等习俗。从祭祀的角度上来说,大雪这一天在祭祀上没专门的主流风俗,但并不是不可以上坟祭祖,通常如果人们有在这一天上门祭祖的需要,按传统则也可能会看老黄历的适宜日子。我们可以看到同在每年的12月也就是大雪节气之后还会有一个冬至,而在冬至这一天在以前古代包括现代的南方会有相关的祭祀、祭祖风俗,在一些地区也是每年上坟扫墓的必去日子。我们从传统祭祖角度来看,其实一年中有很多和祭...
风俗习惯 | 467次浏览

小雪节气有祭拜习俗吗?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24节气的农历小雪这一天是一年的第20个节气,也是属于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在小雪这一天没有专门和传统祭祀、祭祖相关的习俗,但却有很多的传统民间风俗习惯,其中有“腌菜、晒鱼干、吃糍粑、吃刨汤、腌制腊肉”,如果一定要说和祭祀相关的习俗或许就要数“吃糍粑”了。糍粑在一些南方地区还有这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而“糍粑”这类食品则是在古代时候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期先民们会用糍粑来进行祭祀,在古代历史中“糍粑”也一直有出现在供品中,有流传后世的民间俗语有说到,“十月朝,糍粑禄禄烧”,这里指的就是相关的祭祀活动了。小雪这个农历节气是一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过了小雪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也是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的节气,在物候现象上有着“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的说法,而在农事活动上往往在这个时候会贮藏蔬菜、农闲副业。小雪这一天的时间在每年的时间上往往不是固定的,一般在公历11月...
风俗习惯 | 563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