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一定要看!大寒如何养生
大寒是农历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时值腊月,寒潮频至,风大雪重。那么此时节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节气特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古人认为,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此时捕食能力极强,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因此,此时节寒气最胜,阳气闭藏,且为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故养生应“滋阴补阳,及时转轨”。御寒保暖护心肺大寒时节,天寒地冻,中医讲“十病九寒”,人们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以抵御寒冷。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酷寒。此时,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
风俗习惯 | 590次浏览
二十四节气:大寒
今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将迎来新一年的轮回。大寒三候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母鸡就可以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老鹰等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天空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水泽腹坚。大寒时节,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了,非常厚实。大寒饮食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忙着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喝腊八粥,除旧迎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春节就要来了,常常听到人们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另外,大寒时节气温比较低,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五脏六腑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抵御风寒,适当进补!但进补也要有度,为大家介绍两个食疗方:花旗参鸡汤食材:乌鸡半只、花旗参数克、姜两片做法:将乌鸡斩断洗干净,放到沸...
风俗习惯 | 515次浏览
腊八节风俗科普
腊八节由来#过了腊八就是过年#腊八节本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饮食养生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腊八醋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腊八蒜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
风俗习惯 | 645次浏览
冬三九养生方法科普
冬三九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减少冬日寒湿之邪对身体的损害,不妨找点阳光,找点“艾”来抱团取暖过冬季。1、晒太阳冬季天气晴好、阳光温暖时,可以在室外走一走,晒一晒人体的背部和头部。背部有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足太阳膀胱经,头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可以调补阳气、畅通百脉,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著名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就说道:“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可见“负日之暄”的健身养生作用及其好处。2、食补都说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很多吃货就在不知不觉中长膘了。在寒冷的节气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鸡肉等,的确可以增加人体御寒祛湿的能力,但是岭南的“寒”非“大寒”,偶有夹湿夹热之变,温性食物中少量增加一些调补脾胃祛湿热的辅助食材,如...
风俗习惯 | 528次浏览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科普
2022.01.05星期三农历:十二月初三庚子年【鼠】年己丑月癸丑日小寒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大雁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古时候人们称大雁“热归塞北,寒来江南”,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每年一到小寒,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鸟。喜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每年冬天小寒前后,天气寒冷,多刮北风,但此时阳气已动,喜鹊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窝门朝向南面向阳一侧。所以,古时候人们将喜鹊这种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鹊始巢”,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
风俗习惯 | 693次浏览

运河风俗,延绵不断
运河上的风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之俗。运河哺育着沧州人,沧州的风俗里自然深深嵌着运河的影子。开河鲜开河鲜乾隆八年《沧州志》卷四《风俗》于正月下旬写到:“河泮取鱼,以鲤为上,名曰开河鲜”。沧州地面儿遍布大沟小河,几乎有水就有鱼,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保留着这样的地貌景观。运河的水,不仅支撑着繁忙的漕运,还养育了大量的河鲜——鱼虾鳖蟹,同时也养活着靠水吃水的渔户人家。古代的每行每业,其生产收获的重要阶段都有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求平安顺利。渔家开河鲜,好比学校开课、商家开张、工厂开业的庆典,时间要在河冰开始融化的节候,至于以鲤为上,多半是出于“吉利“、“顺利”之利的谐音。赛龙舟进了五月,老沧州一度举行过端午赛龙舟。沧州运河上第一次出现龙舟,是在隋大业七年春天二月,炀帝御龙舟渡黄河入永济渠,四月临朔宫(在今北京大兴),征天下兵马会于涿郡,讨击高丽。第二次,则在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北伐...
风俗习惯 | 1401次浏览
冬至节气传统习俗科普
冬至时节知多少今年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习俗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祭天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
风俗习惯 | 1322次浏览

古今中外各种礼仪的历史由来
1、握手的由来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2、叩桌谢礼的由来叩手礼是从古代的叩头礼演变简化而来的。方法是将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弯曲,指尖捏合在一起,轻轻叩打桌面几下,即代表古代最隆重的“三跪九叩首”之礼。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不免要说到一个典故。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天,路经松江,他带了几个大臣微服来到“醉白池”游玩,见那里有一家茶馆,就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随后站在数步远的地方,拎起大铜壶朝碗里倒茶。只见一条白练从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洒,均匀地冲进碗里。乾隆皇帝看得惊奇,禁不住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朝其余几只碗里倒去。大臣们见皇帝给自己倒茶,吓得...
风俗习惯 | 1446次浏览
大雪节气风俗与养生
2021年大雪时间12月7日星期二农历十一月初四大雪节气风俗与养生大雪节气的特点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降低,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逐渐增多,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随着大雪节气的来临,强冷空气也席卷全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降至零度以下,降雪量增多,形成大范围降雪或局部暴雪,南方地区则会出现降雨、霜冻或小雪。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还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河里的水被冻住后,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大雪节气习俗1、大雪腌肉大雪节气风俗之一就是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
风俗习惯 | 1643次浏览

中国传统风俗—祭祖
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汉族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每年全球各地的华人都以各种方式祭祀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是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
风俗习惯 | 1863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