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编笆拉枣,锯树留邻
隐贤古镇有一条涂家巷,传说从前巷里住过陈、王两户人家,院落仅一墙之隔。陈家在墙头左侧植枣树一株,3年后枣树结满红枣,树枝越过樯头,伸向王家院内,熟透的红枣不时掉落。王家人想:邻家枣树结的枣子,俺家不该享用。于是王家就编了竹笆,斜架在枣树枝下,使掉落的红枣滚回陈家院里。陈家人发现后,悄悄把竹笆垫高,不让枣子滚过来。枣树年年结枣,王家人年年编笆。时间长了,王家人想:还是迁到别处住吧,免得天长日久,影响邻居关系。陈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深感不安,毅然把枣树锯掉。王家人见倒在地上的枣树,深表惋惜,问道:“为何把这正在结枣的枣树锯掉?”陈家人说:“枣子再好,也没有邻居关系好重要啊!”从此,两家近邻更是亲密无间,世代友好.“编笆拉枣,锯树留邻”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演绎了一个邻里间和睦相处故事的最完美版本。这个故事所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比起留传千古的“孟母三迁”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孟母只...
传统美德 | 3096次浏览
悼念父亲
父亲生于1943年,祖籍辽宁省宽甸县,后迁入黑龙江省。父亲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幼时家贫,父母早亡,由兄嫂抚养长大。父亲幼时学习努力刻苦,后考入牡丹江农校兽医专业。因在学校表现优异,毕业后留校,进修后在牡丹江农校卫生所成为一名医生。父亲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中西医结合,尤其在针灸方面有独到之处。父亲一生中视病人为亲人,治好了无数病人的疾患,在病人中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口碑,多次获得省,市,校级的劳模。父亲与母亲于1974年结婚,婚后育有我们兄弟两人。因父亲幼时生活艰难,工作后积劳成疾,罹患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伴血栓。随时影响生命。为彻底解除这一隐患,父亲于1987年在上海长海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天不佑好人!术中血栓脱落,手术失败!4月28日父亲带着一身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呜呼!心痛!天地为之动容!父亲离开我们23年了,但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令我不禁潸然...
传统美德 | 3044次浏览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还是按照所在国的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我也会强调客随主便。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举例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小礼物”这个词,因为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污受贿之嫌,例如在美国送礼价格超过100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事,当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喜欢。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愉快。正确的接送...
传统美德 | 3042次浏览
传统美德与青少年教育
第一,培养当代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种忧患意识又总是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少年生活那么幸福,有什么好忧患的呢?首先,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虽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富了起来,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其次,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的素质的竞争。竞争就要有压力,当代青少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当前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的有利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应使青少年具有忧患意识,并把它与责任感结合起来,与“祖国同发展”、“与上海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融入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第二,引导青少年对社会尽责,勤奋学习...
传统美德 | 3185次浏览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传统美德 | 3193次浏览
孝敬父母警语格言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注解】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注解】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注解】: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注解】: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注解】: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注解】: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注解】: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8、家贫知孝...
传统美德 | 3578次浏览
尊师重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语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古语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白虎通义》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传统美德 | 6356次浏览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传统美德 | 3257次浏览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传统美德 | 3371次浏览
古代著名家训简介
早在秦汉,已有如《太公家教》、马援的《诫长子严教书》、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杜预的《家训》等言简意赅的训世著作。一般认为,北齐黄门传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两宋时期家训著作已经十分丰富,司马光编写的《驷马温公家范》十卷,汇集了儒家经典关于处理家庭关系的各项准则和历代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模范事例,颇有影响。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是浓盛之至,可考者有6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庞氏家训》(庞尚鹏)、《药言》(姚舜牧)和《治家格言》(朱伯庐)等。古代家训可以被概括为四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两方面在今天的意义尤其重要。关于社会公德。古代文言家训中的社会公德意识主要体现在淡泊名利的情操和珍惜丝缕的作风。如《药言》说:“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其荣盛哉!...
传统美德 | 3487次浏览